古代乌木多产自海南、越南

 

  《红木标准》把乌木归为柿树科柿属,主要生长于热带非洲、南亚、东南亚地区,木材乌黑,也叫“角乌”,其外形与紫檀较接近,民间亦称之为“黑檀”,多数为空心,难出大料。现在红木市场上的乌木多为东南亚等国进口,其材质与传统乌木有所区别。

   由于乌木木质坚硬,材质光亮,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名贵的木材,亦是我国传统家具器用的用材之一。乌木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,名称也经历了许多变化,有“乌文木”、“乌梨木”、“角乌”等丰富的别称。如晋崔豹《古今注》有载:“乌木出交州,色黑有纹,亦谓之"乌文木"。”《诸番志》卷下称“乌樠木”。明代黄省曾在《西洋朝贡典录》中又将之称为“乌梨木”。

  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胡德生表示,从古籍记载可以看出,古代的乌木也并非单指一种树种,清朝李调元在《南越笔记》中写到:乌木,琼州诸岛所产,土人折为箸,行用甚广。志称出海南,一名“角乌”。色纯黑,甚脆。有曰茶乌者,自番泊来,质甚坚,置水则沉。其它类乌木者甚多,皆可作几杖。置水不沉则非也。

   业内专家认为,从典籍记载的情况看,我国古代使用的乌木,大多产自海南、越南等地。《广志绎》:“乌木质脆而光理,堪小器具,出琼海。”《海南杂著·越南纪略》:“土产金珠、玳瑁、珊瑚、奇楠、沉檀、束香、肉桂、乌木。”均可为佐证。

   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周京南分析说,在我国古代,乌木进入民间及宫廷,主要有两种渠道:一是通过东南亚地区的藩属国进贡;二是从我国的海南岛地区流入内地。由于乌木木性坚质细腻,颜色深沉黝黑,颇受当时人们的喜爱。

板材十大品牌 - 精材艺匠
已有 0 条评论
网友评论
正在加载数据,请稍等......